观六经症,仲景独出桂枝症、柴胡症之称,见二方任重,不可拘于经也。然服桂枝后大汗,仍可用之更汗,非若麻黄之不可复用也。
其人反能食而不呕,此为三阴不受邪也。若其人热多寒少,脉甚微而无和缓之意,是弱多胃少曰脾病,此至阴虚矣。
发汗后,饮水多者必喘,以水灌之亦喘。太阳病,头痛、发热、身疼、腰痛、骨节疼痛、恶风、无汗而喘者,麻黄汤主之。
若其人反加恶寒,是寒甚于表,上焦应之,必欲呕矣。阳气先绝,阴气继绝,故死。
按岐伯曰∶“调治之方,必别阴阳。身之侧者属少阳,口眼斜,手足牵引,两胁拘急,半身不遂,皆其症也。
所以伤寒初起,脉症如此者,不得遽认为虚寒,妄投姜、附以遗患也。《经》曰∶“阳予之正,阴为之主。